关于开展苏州市特殊教育优秀教具学具征集活动的通知
各县级市(区)教育局(教体文旅委),相关直属学校: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印发《关于开展特殊教育优秀教具学具征集展示活动的通知》(教基司函〔2025〕21号),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并提出了相应工作要求。为积极响应上级文件要求,切实推动我市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现面向全市开展特殊教育优秀教具学具征集推荐活动。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标
立足特殊教育教学实际,征集展示符合特殊儿童教学规律的优秀教具学具,为特殊教育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引导带动广大特教教师,积极开展特殊教育教具学具的创新研发与创新应用,促进教育教学方式转变和综合育人能力提升;增强科技赋能,助力推动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医教结合,为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服务。
二、活动内容
(一)作品范围
征集作品主要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国家教材委审定教材,且已在视障教育、听障教育、培智教育、孤独症教育和融合教育等方面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应用的优秀教具学具。
(二)作品类型
1.创新制作。由教师本人提出选题创意,进行设计制作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应用的自制教具学具作品。
2.创新改进。由教师本人提出选题创意,对现有教具学具产品进行结构改造或功能改进,实现对原有应用范围或使用功能的拓展。
(三)作品要求
1.教育性。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符合特殊教育规律和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能够满足特殊教育教学需要和特殊学生学习需求,调动特殊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
2.科学性。选题科学,研究方法正确规范,研制过程科学严谨、符合逻辑;设计合理,结构清晰,易于操作,性能稳定;取材容易,安全、实用、经济、美观。
3.适用性。体现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课程标准要求,教育目标明确合理,知识内容传递和教学方法运用科学准确恰当;能够有效解决特殊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升教育教学效果;便于应用推广,有助于更广大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教教师学习借鉴。
4.创新性。创意新颖、构思巧妙,工艺技术合理,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有创新和发展,特别是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后,与现有教具学具相比有显著进步。作品须为教师本人原创,不存在抄袭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学术不端问题。
5.安全性。作品不得危及师生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使用材料应无污染、无安全隐患,不涉及食品技术、医疗技术、药品类和饮食安全等内容。能够体现环保、节能、绿色的发展理念,可重复使用,有助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三、活动方式
(一)参与对象
活动参与人员原则上为从事特殊教育或融合教育的在编在岗教师。每个作品允许1-3名作者,多人合作作品应确定第一作者,其他为署名作者。不得挂名、冒名。
(二)材料要求
申报材料包括作品报送信息表(附件1)、研制方案文本、结构功能展示视频、实践应用展示视频。文本材料与视频材料内容应一致,视频材料的主讲人应为第一作者,署名作者可以辅助支持。作品报送信息表以PDF、WORD格式报送,研制方案文本以WORD格式报送,视频材料以mp4格式报送,总大小不超过1G。
1.研制方案文本。分析研制背景与教情、学情,阐述研制目标、设计思路、拟解决的重难点问题与创新点等;概述研制过程与使用的技术路线等;通过案例说明可实现的教育功能与教学应用情况等,参考模板详见附件2。
2.结构功能展示视频。以视频形式多角度展示教具学具结构,清晰阐述选题背景、研制目标、设计原理、功能用途与创新点。视频时长不超过10分钟,技术要求详见附件3。
3.实践应用展示视频。以课堂实录形式展示教具学具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情况。视频应完整展示教师学生实践操作过程,展现师生互动情况与教具学具应用效果,时长不超过15分钟,技术要求详见附件3。
四、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活动开展。本次活动是践行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地要认真组织筹备,严格把好政治关,坚持科学性、专业性,确保作品的高质量。
(二)规范做好征集工作。各地要认真核实参与教师的资格以及提交材料的真实性,所有由参与教师提交的文字和视频资料须为原创,符合国家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要求,不得含有商业推广内容。所有申报材料(包括专利资料)均视为参与教师已同意其内容用于展示与交流。
(三)认真推选优秀作品。每个县级市(区)推荐2件作品,有关直属学校(单位)推荐1件作品。市教育局将组织专家对报送作品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推荐2件作品至省教育厅。
请各地各校于2025年9月10日前完成征集活动,并将作品报送信息表(盖章的pdf及word格式)、研制方案文本(word格式)、结构功能展示视频(mp4格式)、实践应用展示视频(mp4格式)以U盘形式报送至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并将加盖公章的《苏州市特殊教育优秀教具学具作品信息汇总表》(见附件4)pdf扫描件报送至指定邮箱。
联系人:白云,联系电话:15651116828,联系邮箱:1012555989@qq.com。
附件:1.作品报送信息表
2.提交材料技术要求
3.特殊教育教具学具研制方案参考模板
4.苏州市特殊教育优秀教具学具作品信息汇总表
苏州市教育局
2025年7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作品报送信息表
作品名称 | ||||
作品类别 | ☑视障教育 □听障教育 □培智教育 □融合教育 □孤独症教育 | |||
适用范围 | □学科教学(如:培智学校生活数学) | □非学科教学 | ||
作品类型 | □创新制作 | □创新改进 | ||
作者信息 (排序填写,最多3人) | 姓名 | 工作单位 | 职称/职务 | 手机 |
作品概述 | 注:概述作品基本情况,不超过400字。 | |||
作者声明 | 我(们)在此申明:该案例是我(们)原创,不涉及抄袭或侵犯他人著作权等问题。 作者签名: 日期: | |||
第一作者所在单位意见 | 单位名称(公章): 年月日 |
ô共享提示:同意将案例上传至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https://basic.smartedu.cn/)。
注:表格内容填写均为5号字,宋体。
附件2
特殊教育教具学具研制方案(参考模板)
作品名称 | |
研制方案 | |
1.研制背景与意义(结合教情、学情分析阐述作品选题考虑,说明拟解决的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对达成教育教学活动目标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在支持学生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等方面的价值等) | |
2.研制思路与创新点(重点阐述设计思路、创新或改进的核心内容,概要介绍研制过程与使用的技术方法等) | |
3.结构功能与使用方法(说明教具学具的外形尺寸、整体造型、基本结构、主要材料等基本情况,教具学具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应用场景、注意事项等使用情况;从材料、结构、使用过程等角度进行安全性阐述。本部分内容应与结构功能展示视频内容一致) | |
4.实践应用案例(描述利用教具学具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应用过程、主要成效及实践反思等。本部分内容应与实践应用展示视频内容一致) | |
5.其他情况说明(省级以上获奖、专利申请或授权、论文发表等情况说明,并请另附佐证材料) |
附件3
提交材料技术要求
一、规范要求
申报材料均需符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数字教育资源内容审核规范〉的通知》(教科信厅〔2024〕1号)中的相关要求。
二、视频要求
1.视频录制环境安静无噪音,光照充足均匀,教师应出镜录制,语言规范。视频应有片头,时长5秒,文字信息内容包括:教具学具作品名称与适用的特教类别、作者姓名及单位名称。
2.成片视频格式为高清格式,画面清晰,无明显抖动。视频格式为H.264/AVC编码,MP4格式,画面比例为16:9,拍摄分辨率1920×1080,帧率25帧/秒,彩色视频素材每帧均为真彩色,动态码流的码率不低于8Mbps。
3.音频压缩采用AAC(MPEG-4Par3)格式,采样率48KHz,码率128Kbps。全片音频左右声道记录,电平指标:-12db至-8db,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声音清晰,无明显杂音;声量适宜,无忽大忽小。
4.视频中应有近镜头展示教具学具的结构功能、教学应用过程与应用效果,图像、声音清晰,无噪音。
5.视频材料要尊重师生权益,注重保护学生隐私,不拍摄特殊儿童正脸;拍摄背景不泄露学生家庭隐私等。
6.视频应符合知识产权,元数据标注,广告、隐私、地图等规范性要求,不得出现商品广告、企业商标、软件标识等,如授课使用笔记本的商标、图片的水印、PPT角落的图标与二维码等。
三、其他要求
如有省级及以上获奖、专利申请或授权、论文发表等情况,应在研制方案文本中说明,另附获奖证书或专利证书扫描件、已发表论文及期刊目录页作为佐证材料。佐证材料相关信息应与提交作品信息一致。所有佐证材料以压缩文件夹格式报送,不超过50M。
附件4
苏州市特殊教育优秀教具学具作品信息汇总表
县级市(区):(盖章)
序号 | 作品名称 | 作者姓名(排序填写,最多3人) | 工作单位 | 职称/职务 | 联系方式 |
1 | |||||
2 | |||||
苏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 2025年7月24日印发 |